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
将一道全新的经济考题摆在我们面前。
对于企业来说,
这更是一场生存的历练。
测体温、查绿码、登记入厂,一套严格的防疫流程后,我们终于进入了丽水市杰祥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杰祥科技”)的生产厂区。车间内一番火热景象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紧密环扣、高速运转的自动化生产线。工人们散布在各自的工位,娴熟地操纵着精密的控制系统。

疫情下,
所有企业的步调和节奏都被打乱,
杰祥科技也不例外。
但是,面对一样的压力,
它却交出了不一样的答卷。
“2月20日开始,公司8个车间5条生产线全部复产,仅仅一个星期,导轨滑块和丝杆螺母已恢复到年前的生产水平。”杰祥科技常务副总潘建鑫告诉我们,这场疫情,杰祥科技快人一步“稳”了下来,目前的日产能和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增长15% 以上,订单已经排到了下半年。
逆势上扬,杰祥科技的底气来源于哪里?
“现在回过头来看过去这1个月,我们发现,公司早些年做的许多战略布局,都在这次危机应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”在潘建鑫办公室的电脑上,我们看到了这张人力技能盘点表。“一个工人掌握多少项技能,这个岗位有多少人熟悉,在这个表格上都一目了然。随后,我们会在得分低的位置进行调整,会组织第二个、第三个工人进行学习、替补。所以刚复工的时候,虽然有一部分员工没有到岗,但是通过这样一个盘点表,我们既能最大限度地把人用起来,又能最大程度释放产能。”

不打无准备之仗,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。潘建鑫说:“公司在年前就储备了充足的原材料,在物流还没全线恢复的时候,有‘存粮’能供应生产需求;再如,企业还想出‘老带新’‘返厂奖励’等法子,避免春节过后的员工流失。 ”
危机亦是“转”机。受疫情影响,杰祥科技主动作为,在管理方式、经营理念、生产工艺等方面加快转型脚步。一方面,公司通过工艺优化和小型技改,整合包装工序,提升生产效率;另一方面,运用激励机制,调动员工积极性,增强企业凝聚力。
一场疫情,对于进取的企业而言,是一次磨砺淬炼的机会。俨然,杰祥科技交出了一份优等生的答卷。
东风吹拂,万物生长。
开发区各重点企业正高奏着铿锵的迎春曲,
奋力加速复工复产!